Tricolore

日本建筑设计—-古日本建筑

刘振东博客:

日本建筑设计—-古日本建筑

日本严格意义上的建筑定义,应该从公元600年,也就是常说的飞鸟时代算起,飞鸟时代上承古坟时代,下启奈良时代。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,著名的“大化革新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。

随着唐朝精美的建筑艺术和精湛的建筑工艺的传入,日本的神道思想教开始和来自大陆的佛教建筑产生碰撞,其中的代表便是法隆寺,作为后来日本第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宝,法隆寺包括48座建筑有上千年历史的木造建筑,它们除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,形成了清新雅致的特色。

这些建筑历史悠久、保存完好,而同时期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处于混战不止状态,除了佛窟,其他大多在后来的战火中飞灰湮灭,包括唐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东方神韵的建筑,而法隆寺倒是成为现在的中国学者研究南北朝建筑的依据,这莫不是一个讽刺。

 

法隆寺

这一时期的日本建筑材料以木头为主,北方气候寒冷,木头不易腐蚀,所以当地人削木为瓦,白色的屋顶分外简洁明快,十分漂亮。南方天气潮湿,木头保存颇为不易,加上日本是个多地震的火山带构造,所以建筑的寿命一直是个难题。但这一时期的日本工匠已经是十分专业和聪明,他们用从中国学来的斗拱支撑建筑重量,斗拱的木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,这有助于对地震的摇动起缓冲作用。而对于潮湿的海洋气候,日本工匠大胆创新,在后来构造奈良东大寺的时候,采用一种叫做“校仓”构造,将角木水平堆积,在接口出相互挖空间以起到牵制的牢固解构,这种解构热潮时膨胀,挤掉木头间的间隙,隔绝外界潮湿空气;而遇冷时则收缩、通风、保持空气冷静、干燥,日本人戏称这是千年之前的空调,正是这种结构使得唐朝传入的诸多字画、绸缎、珠宝等珍贵文物,得以保存千年之久。

奈良时代的精华—东大寺

公元663年,初学有成的日本联合同百济、高句丽进攻唐的属国新罗,结果在唐朝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抵抗下惨败于白江口,百济、高句丽彻底亡国,日本龟缩于本岛,由于害怕唐朝对其本土的反攻,开始逐渐在岛上修筑坚固的石头为基座的城堡,这种建筑后来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尤为甚,后来随着中世纪的来临,日本与西欧不约而同的形成了古堡建筑文化。

织田信长用军力统一日本后,以古堡为基础发展城市,同时古堡也逐渐演化成一种权威的建筑方式,这其中的代表便是著名的姬路城。

姬路城是日本防御建筑的代表,它自战国末期名将丰臣秀吉修建开始,历时100多年建成,它依附于姬山而建,采用全新的建筑方式,以若干通柱为支撑,大量石料为基石和护围,以一座大的城堡为中心,另外错落着几座小的城堡,外墙为了掩饰结构和美观需要统一涂上了白色,青瓦之下,樱花之上,甚为壮美。

姬路城

在日本建筑史上,除了少数时代的建筑以石头为主外,大部分的日本人生活在木头的房屋世界里,这种情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。二战后期因日本轰炸珍珠港而引起的报复性轰炸使东京一片火海,在巨大的B29的轮廓下,地狱也不过如此。日本的木建筑在轰炸中荡然无存,战后日本禁止再建木建筑,同时由于新的建筑技术的出现和混凝土技术的成熟,日本也没有理由广泛采用木材为建筑原料了,木建筑的消亡,预示着日本古建筑方式的隐退。


评论

热度(2)